问题 | 诉前调解不成多久开庭 |
释义 | 诉前调解不成三个月开庭。 由法院自行决定开庭时间;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如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诉前调解流程如下: 1、一般法院在案件在立案审核通过后,一般不会马上要求原告缴纳诉讼费、生成正式案号,而是会分流进入诉前调解程序; 2、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法院一般会对案件编立“诉前调”字号或诉调号,统一管理,法官或者调解员会向双方当事人询问是否愿意进行调解、明确诉求以及案件争议焦点,有些诉前调解也会组织开庭整理双方的事实、证据; 3、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调解时间一般不超过30个工作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可在此基础上再延长30天。若调解不成就直接进入诉讼程序; 4、调解成立以后,诉前调解程序结束,调解书或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依据调解书或调解协议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几乎所有的民商事纠纷案件都可以进行诉前调解,对符合诉前调解规定且已经符合登记立案要求的纠纷,法院工作人员会告知当事人该案件可以由法院委托调解,并在征求同意后,收立为“诉前调”案号案件。法院诉前调解不成,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调解不成会转入立案庭审查立案,对时间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务实操作中一般不宜超过30天,也就是30天内可以随时完成立案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