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驰名商标认定主体是谁,谁可以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释义
    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人民法院,其他组织无权认定。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是“被动认定,个案认定”,即根据市场化运作和证据事实进行认定和保护。申请认定驰名商标需要提交《驰名商标认定申请报告》、《驰名商标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包括销售量、经济指标、广告发布情况、注册情况等。驰名商标的认定取决于公众知晓程度、持续时间、宣传工作等因素。建议委托专业人士办理以维护权益。
    法律分析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是谁?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五条规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法》规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其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但是这种认定过于强调商标主管机关的主动性,忽视驰名商标所有人保护商标的主动性。而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法院在个案中对驰名商标作出认定。近年来,我国在实践中逐渐对人民法院有权在个案认定驰名商标取得了一致性的意见。认定主体确认为商标行政主管机关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组织不得认定或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是什么?
    “被动认定,个案认定”是《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所确定的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和保护模式,是世界贸易组织所认定的国际通行惯例。我国2003年颁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确立了“被动认定,个案认定”的认定原则。“被动认定,个案认定”的驰名商标认定原则,其实质就是要求驰名商标的认定保护中,坚持驰名商标认定的市场化运作。当事人提出驰名商标的证据,商标行政执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根据商标驰名的证据事实和法律规定的依据,对其进行驰名商标的保护。
    三、申请认定驰名商标应提交哪些文件
    申请认定驰名商标,应向商标局提交《驰名商标认定申请报告》(报告中须提供其商标权益受到损害的证据)和商标局统一制作的《驰名商标认定申请表》以及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
    (二)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三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及其在中国同行业中的排名;
    (三)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外国(地区)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
    (四)该商标的广告发布情况;
    (五)该商标最早使用及连续使用的时间;
    (六)该商标在中国及其外国(地区)的注册情况;
    (七)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明文件
    从相关规定可知驰名商标能否被认定,主要是根据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等等因素判定。建议您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好是委托专业人士办理,以便更好的维权。
    结语
    根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然而,近年来,人民法院也逐渐获得了在个案中对驰名商标认定的权利。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是被动认定,个案认定,要求市场化运作和根据相关证据事实进行保护。申请认定驰名商标需要提交《驰名商标认定申请报告》、《驰名商标认定申请表》和相应的证明材料。根据相关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主要依据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使用时间、宣传工作的持续程度和地理范围等因素。如果您需要维权,建议您委托专业人士办理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总则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总则第十六条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020修正):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