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最适合结婚的年龄是多少? |
释义 | 结婚最佳年龄应在28~32岁之间,根据一项调查发现,离婚风险呈U型曲线,这个年龄段最低。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岁,女20岁,但并非最佳年龄。法定婚龄是违法与合法婚姻的界限,不妨碍自愿推迟结婚。法律倡导晚婚,但不强制。为保障婚龄问题,婚姻登记机关应依法办理结婚登记。 法律分析 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有了最佳结婚年的说法,通常最佳结婚年龄比法定结婚年龄要大,但也不是越大越好!美国一位学着做过一项调查,进过数据考察发现,结婚年龄与离婚之间存在着U字型的关系。28~32岁处于U型曲线底部,先于或晚于这个年龄段结婚,离婚的风险都会上升。因此,最佳结婚年龄可以确定是在28~32岁之间。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 中国1950年民法典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次修订民法典,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 中国民法典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贯彻我国计划生育国策,民法典也鼓励晚婚晚育。一些单位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代替法定婚龄,不达到这一结婚年龄,不批准男女双方结婚,这样做是不妥的。法律是倡导晚婚,而不是强制晚婚,不是说结婚越晚越好。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结婚的当事人,因受单位或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婚姻登记机关查明确实符合民法典和本办法规定的,也应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结语 结婚年龄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要考虑生理和心理条件,也要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研究表明,28~32岁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结婚年龄,但并不是越大越好。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这是最低限度的法定要求。然而,法律并不强制晚婚,而是倡导晚婚晚育。单位或他人不应干涉个人选择,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应予以登记。因此,在结婚年龄问题上,法律的目标是保护合法权益,并鼓励个人自主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