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讨法律依据与解决途径 |
释义 | 工地无劳动合同工伤仍可获待遇。《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未参保单位应补缴并支付工伤待遇,逾期不缴将罚款。未参保单位职工发生工伤,单位按规定支付费用。单位补缴后,工伤保险基金与单位共同支付新费用。 法律分析 工地没有劳动合同认定为工伤的,受伤职工仍可以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要求工伤待遇。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拓展延伸 法律依据的重要性及其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法律依据是法律制度的基石,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影响。法律依据提供了法律规范和准则,为司法实践和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它确保了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程序,并保护了公民的权益和利益。通过研究和理解法律依据,我们能够确定适用的法律规则,为解决问题提供合法的解决途径。同时,法律依据还有助于预测和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因此,深入了解法律依据的重要性,对于解决问题和维护法律秩序至关重要。 结语 法律依据是确保工伤受害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地工人仍可按规定获得工伤待遇。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将面临社保部门的责令参保和缴纳滞纳金等处罚。对于参保单位,补缴保险费后,将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共同承担新发生的费用。了解法律依据的重要性,有助于保障公民权益并确保法律秩序的维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