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听力残疾共有几级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听力残疾分级共有几级,分别是一级至四级,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级别的听力损失程度、无助听设备帮助的程度、交流受限程度、社会生活参与障碍程度以及残疾评定程序和标准。文章最后提到国家有关部门将修订并公布新的残疾标准,其中包括将听力言语残疾分为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残疾类别增加到7类。 法律分析 听力残疾分级共有几级? 听力损失程度:≥91dBHL,听觉系统结构功能极重度损伤。无助听设备的帮助,无法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并且活动极重度受限,社会生活参与障碍极严重。 二级听力残疾 听力损失程度:81~90dBHL,听觉系统结构功能重度损伤,无助听设备帮助,交流理解等社会活动重度受限,社会参与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三级听力残疾 听力损失程度:61~80dBHL,听觉系统结构功能中重度损伤,无助听设备帮助,理解交流等活动中度受限,社会生活参与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四级听力残疾 听力损失程度:41~60dBHL,听觉系统结构功能中度损伤,无助听设备帮助,理解交流等活动轻度受限,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二、残疾鉴定程序 (一)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 (二)街道、乡镇残联初审后集中报区县残联; (三)申请人到指定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进行残疾评定; (四)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将残疾评定结果送交区县残联审核; (五)报市残联审批; (六)符合残疾标准者,按规定办理残疾人证。 三、残疾评定标准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生活状况以及康复、教育、就业、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50多个项目。对抽中小区0至6岁的儿童,还要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普查。 这次国家有关部门将修订并公布新的残疾标准。如,将听力言语残疾一项,分为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将综合残疾改为多种残疾。残疾类别也由原来的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综合残疾等6类残疾,增加到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种残疾等7类残疾。这次抽样调查,将按新的残疾标准评定。 拓展延伸 残疾评定标准是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残疾的重要依据。其中,对于听力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国际标准ISO 9001:2015《听力损失评估》规定,听力的损失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分贝数(dB):分贝数是衡量声音强度的一个指标,用于表示声音的响度。通常情况下,0dB是最微弱的声音,而超过150dB的声音会严重损害听力。 2. 频率特性:听力损失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高频声音(20000Hz以上)的听力损失程度相对较轻,而低频声音(20000Hz以下)的听力损失程度相对较重。 3. 时间特性: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时间上的影响也不同。通常情况下,长时间的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听力损失,而短时间内的暴露则可能对听力影响较小。 4. 个人主观感受: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耳朵疼痛、嗡嗡声或者头晕等症状,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听力损失的表现。 根据上述评估指标,可以对听力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如果一个人的分贝数、频率特性、时间特性和个人主观感受都符合评估标准,那么他们可以被认为患有听力损失。对于患有听力损失的人来说,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护听力健康。 结语 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残疾分级共有4级,分别是二级、三级、四级和无听力。二级听力残疾是最严重的,需要依靠助听设备进行交流,活动受限且社会参与存在严重障碍。而四级听力残疾则需要依靠助听设备进行交流,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方面相对较轻。 法律依据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09-18)\t第三十四条\t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未履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残疾预防义务,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用人单位还应当依法承担救治、保障等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12-29)\t第十三条\t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04-04)\t第十三条\t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