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维权之路还是法律保障? |
释义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和解决方式,包括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离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应遵循公正、合法、及时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法律分析 意味着立案之后劳动纠纷问题存在,等待接下来的调解和仲裁程序就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维权和法律保障:权益守护与法律体系的相互关系 维权和法律保障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维权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行动,而法律保障则是指法律体系为人们提供的保护机制。在现实生活中,维权往往需要依赖法律保障来实现。法律保障为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支持,确保维权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维权行动也反过来促进了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使法律保障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因此,维权和法律保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建了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结语 在劳动纠纷案件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纠纷的解决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或寻求工会或第三方的协助来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当事人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和法律保障是相互关联的,维权行动依赖于法律保障的支持,而维权行动也促进了法律的完善和发展,共同构建了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第三章 人民防空工程 第二十一条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修建。 有关单位负责修建本单位的人员与物资掩蔽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第二章 防护重点 第十四条 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修正):第三章 人民防空工程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人民防空工程所需的建设用地应当依法予以保障;对人民防空工程连接城市的道路、供电、供热、供水、排水、通信等系统的设施建设,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