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水资源保护的三道红线是什么? |
释义 | 水资源三条红线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增长、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以解决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水污染问题。这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人水和谐、统筹兼顾和改革创新。目标是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法律分析 水资源三条红线指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这是针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确立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 2、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4、坚持改革创新,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 针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确立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主要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考虑到2030年是我国用水高峰,按照保障合理用水需求、强化节水、适度从紧控制的原则,《意见》将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提出的2030年水资源管理目标作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结语 在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下,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被确立。这一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这些措施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水资源需求,促进人水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第三条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节水要求。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过度扩张,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 (十一)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国家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定的目标,及时组织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用水定额。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即“三同时”制度),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 (十二)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工业节水示范工程。充分考虑不同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合理确定节水目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并公布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录。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开展节水示范工作,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着力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