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名人姓名恶意抢注商标的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名人姓名恶意抢注商标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认定恶意抢注商标。恶意抢注商标可能会影响到商标所有人的一些基本经营行为,如果注册成功,申请人会利用其注册商标的占用权禁止他人使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或利用其处分权将该商标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给他人使用。认定恶意抢注商标需要满足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和采取了不正当手段两个要件。 法律分析 名人姓名恶意抢注商标的法律规定如下: 恶意抢注商标可能会影响到商标所有人的一些基本经营行为。一旦恶意抢注申请人成为合法所有人,他们就会利用其注册商标的占用权,禁止他人使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或利用其处分权将该商标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给他人使用。如果这些目的不能达到,则会提起侵权之诉或向工商行政管理商门举报并索取赔偿。 二、商标被恶意抢注如何认定 构成“恶意抢注”的要件有以下几点: (一)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主观要件 “恶意抢注”申请人是把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注册成功,无异于用合法的方式偷窃。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注册成功,“恶意抢注”申请人成为合法所有人之后,即会利用其注册商标的占用权,禁止他人使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或利用其处分权对被抢注者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如果这些目的不能达到,则会提起侵权之诉或向工商行政管理商门举报并索取赔偿。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认定这一主观要件的成立?我们不可能深入到申请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主观愿望是否为了不正当利益而只能通过现象去剖析他的本质。哪些现象可以分析出来呢?一是看他注册成功后是否自己使用,即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种产品是否和被抢注人的产品属同类或近似产品;二是是否对被抢注人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三是是否直接控告被抢注入侵权,并提出赔偿请求。通过这几方面的分析,如果“抢注”申请人注册商标,主要不是自己使用,甚至自己并没有产品,而后高价转让或向被抢注人提出赔偿请求,我们便可以准确认定他的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手段,这是行为要件 不正当手段,是指商标注册申请人以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在商标注册申请书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中不真实地填报了有关事项,但是对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而言,不可能对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作出审查。因此,认定不正当手段,只可能在异议程序或在以后的被抢注人申请撤销该商标的程序中,由被抢注入提出证据,证明申请人采用了不正当手段。待。 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抢注他人的商标权利的话,那么是属于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行为,当然必须要符合我国法律当中规定的构成要件,主观上是存在着恶意,客观上必须要进行了角度的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必须是以不合法或者是不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的。 拓展延伸 名人姓名恶意抢注商标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恶意抢注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并且未经使用该商标的当事人同意,与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用于商品交易,损害商标权人的利益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抢注商标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商标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规定了商标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因商标侵权引起的纠纷,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往往被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因此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 恶意抢注商标会侵犯商标所有人的基本经营行为,也可能引发侵权之诉或向工商行政管理商门举报并索取赔偿。要认定恶意抢注,需要分析申请人是否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要件,才能认定恶意抢注成立。在日常生活中,抢注他人商标属于违法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三条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六条 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020修正):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