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构成网络诽谤罪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
释义 | 网络诽谤的民事侵权成立需要满足侵害行为和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两个条件。行为人明知传播内容必然或可能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却希望和放任结果发生的为故意,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为过失。网络诽谤的处罚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分析 在我国,网络诽谤的民事侵权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存在侵害行为。就是指行为人为通过网络传播了有损特定人名誉的文字、图片或语言。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行为人明知传播内容必然或可能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却希望和放任结果发生的,为故意。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为过失。 网络诽谤的处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中国,诽谤行为可能构成违反民法,诽谤行为人被追究民事责任;也可能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诽谤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诽谤行为既可能构成侵权(民事的),也可能构成犯罪(刑事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最低管制一个月。 拓展延伸 网络诽谤是指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歪曲事实的言论或者文字,对他人造成名誉上的不良影响。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网络诽谤的构成要件包括: 1. 发布虚假、歪曲事实的言论或者文字; 2. 情节严重的; 3. 造成他人名誉上的不良影响的。 如果行为人具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条件,并发布捏造的言论或者文字,那么就构成了诽谤罪。根据《刑法》的规定,诽谤罪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类犯罪,如果严重程度更高,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网络诽谤是一种犯罪行为,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量刑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