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事人不接受和解怎么办 |
释义 | 当事人不接受和解的解决方法如下: 1、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费用由原告方承担。原告需要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和起诉状等文件; 2、开庭审理:法院根据诉状和证据受理案件,并根据法律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法院当庭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作出判决或裁定; 3、上诉或再审:当事人对法院判决或裁定不满意的,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上诉或请求再审,由上级法院或审判机关对此进行审查和判决。 调解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 1、当事人自愿:调解必须是当事人自愿进行的,不得强制调解; 2、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调解协议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确认,并经过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具有调解权威的机构的审核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 3、调解协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4、调解人具有资格:调解人必须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且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取得调解员资格证书或者其他相关证明; 5、调解程序合法合规:调解程序必须合法合规,依据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具有调解权威的机构的规定进行,当事人应当全程参与,直到达成调解协议; 6、调解费用合理合法:调解费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当事人只需按照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即可,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综上所述,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五条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