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避免打借条的陷阱 |
释义 | 1、写错名字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很多时候会有同音字或是看上去一样的字,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将自己的名字写错的话,那么如果将来发生纠纷,很可能就会被判借条无效。所以在打借条的时候可以把身份证拿出来对照或是将身份证号码写上去,这样即使是名字潦草认不清或是错误的话,就可以凭借身份证号确定身份。 2、代写借条 如果说借条是假借他人之手写的话,在将来发生纠纷的话,法院在进行笔迹鉴定之后会认定不是借钱人亲笔所写,那么你也会面临败诉的风险。所以在写借条的时候最好是当面书写。 3、歧义语句 “现还欠款5000元”,不知道大家是怎样解读这句话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理解成2个意思,一个是“归还”,另一个则是“还欠”。两种解读意思完全不一样,结果也会随之不一样,所以在收借条的时候最好注意相关的语句。 4、以“收”代“借” “收”和“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都会在这两个字吃亏,虽然我们看着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 5、签名用绰号或签名模糊 一般来说借条上需要写明借款人的姓名,并且最好加上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甚至是说为了防止借款人用昵称或假名,签字是最好让借款人在姓名上按手印,因为按手印与签字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6、不写利息 很多时候借钱是有利息的,但是却不喜欢把利息写到借条上,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该写的都要写。 借条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格式,但若是借款人按照规范来书写借条,是可以降低债权人借款后需要承担的风险的。诸如债务人在书写借条的时候书写“今借到”、在落款处签署自己的学名而不是小名等的名字,就是采取规范方式书写借条的具体表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