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网络欺诈行为大揭秘
释义
    《刑法》和《“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案件属于“数额较大”,应被定为诈骗罪。
    法律分析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成立诈骗罪。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拓展延伸
    揭露网络欺诈的新手法
    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社会中,网络欺诈行为层出不穷。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我们需要不断了解和揭露网络欺诈的新手法。近年来,网络欺诈者不断创新,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来欺骗人们。其中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钓鱼攻击,通过虚假投资平台进行诈骗,以及发送虚假电子邮件来获取个人信息等。了解这些新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惕,避免成为网络欺诈的受害者。因此,揭露网络欺诈的新手法对于保护我们的利益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加强对网络欺诈的认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免受损失。
    结语
    网络欺诈手法层出不穷,我们应保持警惕。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对不同金额的诈骗行为将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网络欺诈者利用社交媒体、虚假投资平台等手段进行欺骗,我们要加强对这些新手法的了解,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揭露网络欺诈的新手法对我们的利益保护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提高对网络欺诈的认识,避免成为受害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五十八条 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双方应当就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提取数额、管理、使用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消费者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赔偿后向平台内经营者的追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