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用身份证件罪的法律规定 |
释义 | 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的主旨是指在应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80条之一,情节严重者将被处以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如果此行为构成其他犯罪,将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分析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是指行为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拓展延伸 盗用身份证件罪的处罚及预防措施 盗用身份证件罪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身份证件信息,并利用该信息进行欺诈、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用身份证件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处罚力度也相应较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用身份证件罪的犯罪分子一旦被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此外,为了预防盗用身份证件罪的发生,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例如加强身份证件的保管和使用,提高公众对盗用身份证件罪的认知和警惕,加强执法力度等。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处罚和社会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结语 盗用身份证件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处罚力度也相应较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用身份证件罪的犯罪分子一旦被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为了预防盗用身份证件罪的发生,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例如加强身份证件的保管和使用,提高公众对盗用身份证件罪的认知和警惕,加强执法力度等。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处罚和社会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三章 使用和查验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二)兵役登记; (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十条 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二章 申领和发放 第十一条 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公民应当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 未满十六周岁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有前款情形的,可以申请换领、换发或者补领新证。 公民办理常住户口迁移手续时,公安机关应当在居民身份证的机读项目中记载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变动的情况,并告知本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