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贫困户的标准?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贫困人口的分类标准,包括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以及一般收入和高收入人口,并详细描述了符合贫困标准的人群的特征和条件。 法律分析 1.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 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 5.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6.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7.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拓展延伸 贫困户如何确定? 确定贫困户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考量。在许多国家,政府机构会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标准来确定贫困户。这些指标可能包括家庭收入、就业状况、教育水平、住房条件等方面。例如,一些国家可能将家庭收入低于国家设定的贫困线的家庭视为贫困户。此外,政府还可能考虑家庭的资产、社会福利受益情况等因素。贫困户的确定旨在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贫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贫困户的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以及不同时间而有所不同,因此,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结语 贫困户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通常,政府会依据一定的指标和标准来确定贫困户。这些指标可能包括家庭收入、就业状况、教育水平、住房条件等方面。贫困户的确定旨在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贫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然而,贫困户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因此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 第八十五条 国家扶持贫困地区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帮助进行经济开发。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关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组织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理使用扶贫资金,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引导贫困地区的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扶贫开发应当坚持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8修正):第四章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二十四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前款规定的事项。 法律对讨论决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和成员权益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7修订):第三章 成 员 第十九条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置备成员名册,并报登记机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