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章签署的假合同是否违法? |
释义 | 合同中使用假章签署属于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根据情节轻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给予警告,罚款不超过三万元或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没有违法所得的罚款不超过一万元。 法律分析 用假章签合同属于违法。在一般情况下,利用假章签合同是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拓展延伸 假章签署的假合同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假章签署的假合同构成欺诈行为。欺诈是指通过虚假陈述、隐瞒真相或其他欺骗手段,使他人误信、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假章签署假合同明显是一种欺骗行为。假章签署的假合同违背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违反了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合法权益,严重损害了交易的公平性和诚信原则。依法,假章签署的假合同应被视为无效,相关当事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此,可以断定假章签署的假合同构成欺诈行为。 结语 合同签署时若使用假章属于违法行为。利用假章签署合同构成合同欺诈,法律已有明确规定。根据法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并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若无违法所得,罚款将不超过一万元。假章签署的假合同属于欺诈行为,即通过虚假陈述或隐瞒真相等手段误导他人,损害他人利益。此举违反了合同法原则,损害了交易公平性和诚信原则。因此,假章签署的假合同应被视为无效,当事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