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轮休制度如何受到劳动法规定?
释义
    不定时工作制休息时间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采用适当方式如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法律分析
    不定时工作制休息时间的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法律依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三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六条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拓展延伸
    劳动法对轮休制度的法律规定和要求是什么?
    根据劳动法规定,轮休制度是指雇主与员工达成的一种工作安排方式,旨在确保员工的休息和工作时间的平衡。劳动法对轮休制度有以下法律规定和要求:首先,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6天后应享有至少一天的休息,轮休制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其次,雇主应提前通知员工轮休的安排,确保员工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轮休制度的加班和加班费的相关规定,确保员工在轮休期间的加班工作得到合理补偿。总之,劳动法对轮休制度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要求,旨在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结语
    根据上述规定,不定时工作制休息时间的有关规定旨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轮休制度是一种工作安排方式,以确保员工的休息和工作时间的平衡。劳动法明确规定了轮休制度的要求,包括连续工作6天后至少享有一天的休息,雇主提前通知员工轮休安排,以及轮休期间加班工作的补偿等。劳动法的规定旨在保护员工的权益,促进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五十二条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0: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