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者有人格权吗,人格权具体包括哪些 |
释义 | 死者没有人格权,但法律保护其遗体、名誉。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自然人享有身份权,是基于行为或相互关系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和身份权有不同的概念、内容、性质、取得原因、利益归属和权利期限。 法律分析 死者没有人格权,《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保护时间是出生之后死亡之前的这段时间,但是法律保护死者的遗体、名誉不受侵害。人格权具体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 一、死者是否有人格权 死者没有人格权。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死亡后便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但《民法典》对死者的人格利益给予特殊保护。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二、人格权具体包括哪些 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包括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权利。 1.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权禁止非法剥夺自然人的生命、禁止侵害自然人的身体健康。 2.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变更自己的姓名。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与姓名受同等保护。法人享有名称权,有权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3.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侮辱。 4.自然人、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自然人、法人的名誉。 5.自然人、法人享有信用权。禁止用诋毁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法人的信用。 6.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三、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区别 身份权和人格权的区别是: 1.概念不同: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专属享有,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固有民事权利; 2.内容的不同; 3.权利性质不同; 4.取得原因不同; 5.利益归属不同; 6.权利期限不同。 结语 人格权是自然人的特殊保护,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尽管死者没有人格权,但《民法典》对其人格利益给予特殊保护。人格权与身份权有所区别,包括概念、内容、权利性质、取得原因、利益归属和权利期限等方面。保护人格权是维护个体独立人格的必要措施,也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