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产是如何界定的? |
释义 | 遗产是指公民在去世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要注意遗产的时间点、个人合法财产以及财产继承问题。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公民活着时,其财产不是遗产。因此,在继承开始时,首先需要将被继承人的遗产与他人的财产完全区分开。同时,遗产必须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如盗窃、诈骗等犯罪所得当得不属于遗产。 法律分析 遗产是指公民在去世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在理解遗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点问题:遗产指的是死亡时留下的财产,因此时间点非常重要。 2. 个人合法财产:遗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而不是代表家庭或团体的财产。 3. 财产继承问题:如果公民有遗嘱,遗产将按照遗嘱中的规定进行继承。如果没有遗嘱,遗产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继承,通常是由公民的亲属或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公民活着时,其财产不是遗产。 二是遗产为公民个人的财产,包括个人所有财产,也包括共有财产中应属于公民所有的财产。 这需要与他人的财产相区别。通常会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区分、也有可能涉及到与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分、还有可能涉及到与他人财产的区分,如借用他人的财产或他人的财产寄放在被继承人处等等情形。故在继承开始时,首先需要将被继承人的遗产与他人的财产完全区分开。 三是遗产必须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如盗窃、诈骗等犯罪所得当得不属于遗产。 案例中的死亡抚恤之所以不能认定为遗产,原因一是取得的时间是被继承人死亡后,而非死亡时遗留的,二是给付的对象不是被继承人,而是被继承人的亲属,不属被继承人个人财产这个因素。故不能认定为遗产。公证部门也不应当将该无效约定予以公证。既然该条款无效,那么其死亡抚恤金应由李老先生所有的继承人予以分割。该条款的公证,应该说起到了误导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