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规定外秘密级不超过多少年 |
释义 |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一、国家秘密泄露多项可以立案 依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第一、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以上的;第二、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以上的;第三、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第四、向非境外机构、组织、人员泄露国家秘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第五、通过口头、书面或者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第六、利用职权指使或者强迫他人违反国家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第七、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第八、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定密制度包括什么 定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定密责任人的两种类型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指定的定密责任人; 2、定密责任人的职责; 3、定密责任人的公布和备案; 4、承办人; 5、定密培训。 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作为定密责任人的人员,即机关、单位负责人。这里的机关、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机关、单位的正职负责人,即通常所说的一把手。机关、单位负责人一经任命,即为法定的定密责任人,不需履行确定程序。暂行规定明确提出,法定的定密责任人,对机关、单位定密工作负总责。 指定的定密责任人是由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指定、具体承担定密职责的人员。 机关、单位应当将定密责任人名单及其定密权限,通过内部文件或者内部公示等书面形式,在机关、单位内部予以公布,以便于机关、单位开展定密工作。 同时,机关、单位还应当将定密责任人名单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在实际工作中,机关、单位可能根据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对定密责任人的工作岗位作出调整。定密责任人调整变动的,应当重新履行指定和报备程序。 承办人,是指根据机关、单位内部岗位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处理、办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人员。在定密工作中,除定密责任人以外,承办人也承担了重要职责。依据相关规定,承办人应当对自己承办的事项是否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及确定为何种密级,如何限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提出具体意见,并在其形成的载体上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对已确定的国家秘密是否需要作出变更或解密提出意见建议,提交相关机关、相关单位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定密责任人履行定密职责的方式,就是对承办人提出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意见进行审核批准。因此,定密的初始工作由承办人承担,承办人是整个定密流程中第一个环节工作的执行者。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