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犯罪侦查流程主要有哪些内容?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职务犯罪的定义、犯罪原因以及侦查流程。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其犯罪原因包括政治素质低、权力过于集中、法制观念淡薄以及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流程主要包括案件的受理、初查和立案、侦查和审查逮捕等阶段。 法律分析 由于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政府机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处理各种社会事务。在大的基数下,职务犯罪现象就会变得较多。为了避免职务犯罪动摇国本,需要对其严格侦查。人们会疑惑:职务犯罪侦查流程主要有哪些内容?下文将会对此进行介绍。 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该罪的犯罪原因 1、政治素质低、精神文化空虚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动摇了理想信念。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 2、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约 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的疏漏。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 而且,权力过分集中还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 3、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良好的权力观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办事的干部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最终导致执法犯法,后悔莫及。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观是观察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最集中、最具体的窗口。对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但在翻滚涌动的经济大潮中,有一些干部摆不正位置,政治觉悟不高,信念不足够的坚定,免疫力不足够的强,最终把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亵渎了人民赋予的权力,走向了后悔的腐化堕落之路。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启动预防机制,处理上又失之于宽。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职务犯罪侦查流程主要有哪些内容?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案件的受理; 二、初查和立案; 三、侦查; 四、审查逮捕。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侦查终结,最终决定是否移送起诉。 拓展延伸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证据:在案件侦查初期,侦查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等。 2. 确定侦查方向:根据收集到的证据,侦查人员需要确定案件侦查的方向,包括案件是否属于犯罪、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 3. 制定侦查计划:在确定侦查方向后,侦查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侦查计划,包括侦查步骤、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4. 开展侦查工作:根据侦查计划,侦查人员需要开展具体的侦查工作,包括对案件现场进行勘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对证人进行调查等。 5. 固定证据: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并将其固定在案卷中。 6. 审查起诉:在收集足够的证据后,侦查人员需要撰写起诉意见,将其提交给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7. 审判程序:如果案件被起诉,侦查人员将协助检察机关在法院进行审判程序,包括出庭作证、提供证据等。 以上是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因案件情况而有所不同。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侦查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结语 职务犯罪侦查流程主要包括案件的受理、初查和立案、侦查和审查逮捕等阶段。这些阶段需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确保案件侦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和预防腐败,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权益。 法律依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11-22)\t第九条\t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刑法\t第四百零一条\t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2019-12-02)\t第三百二十二条\t报请核准追诉的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证据证明存在犯罪事实,且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二)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虽然已过二十年追诉期限,但社会危害性和影响依然存在,不追诉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而必须追诉的; (四)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到案接受追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