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通过案例教你怎样应对家庭冷暴力 |
释义 | 王女士今年46岁,丈夫张先生和她同岁。结婚21年,有一个儿子在读大学。二人是通过介绍认识的,当时男方在外读书,没有接触很多,一年只通过几封信,双方的了解都不多,就这样相处了一年后便结婚了。在外人眼里,张先生是个很好的人。他没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而且还擅长家务。然而结婚后,张先生暴戾、独断、霸道、自以为是的个性暴露无遗。他经常因为一些家务琐事对王女士发火,甚至用一些肮脏恶毒的话辱骂王女士。事后他从不认错,还要求王女士积极与她和好,否则就是长期冷战。王女士性格温和,从来不习惯骂人。结婚前几年,她怕张先生生气,冷战。她经常失眠,第二天不能好好地上班。所以王女士总是主动和丈夫和好,以达到暂时的和解和平静。久而久之,丈夫在家里更加肆无忌惮。心情好的时候,对王女士体贴入微,对双方父母都表示尊重,但只要有争吵,尤其是王女士顶嘴的时候,张先生对王女士和她家人的任何事情都会充耳不闻。张先生和王女士结婚20多年,矛盾反复。相关解决方案面对丈夫的虐待和冷暴力,王女士出于关心选择了屈服和退让,无形中鼓励了丈夫,让他们的婚姻在王女士的包容中继续。一、丈夫人格不健全是婚姻不幸的隐患。健全的人格是幸福婚姻的保证。从王女士的言论中,可以感受到丈夫是爱她的,爱她的家庭的,但是她的人格是有缺陷的,是轻微的爆发性人格障碍。爆发型人格障碍是指一种人格障碍,常因轻微的精神刺激,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无法控制的愤怒,甚至暴力行为。张先生容易冲动,脾气暴躁。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满意就对妻子生气或者辱骂。这种容易爆发愤怒和冲动的行为,与成年男性应有的冷静和理性背道而驰,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是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相处模式,对爆发性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比如,在专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经常被打骂,内心压抑,往往会选择暴怒或暴力来发泄怨气。成年人很容易模仿父母与配偶的相处方式,觉得有理有据。爆发型人格障碍的人自尊心很强,对自尊心受挫非常敏感和强烈。只要受到刺激,心理防御机制马上发挥作用,往往按照“刺激-挫折-暴怒或暴力行为”的模式捍卫自己的自尊,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二、妻子的隐忍和屈从导致了冷酷的家暴。一进入婚姻,王女士就发现了丈夫性格中暴戾、霸道、自以为是的一面。但她并没有及时反击和约束他,而是为了保全婚姻,为了不让父母承受压力,她选择了忍耐,主动与丈夫和解。无形中助长了丈夫不健康的性格,强化了他的错误做法。他不仅觉得骂老婆理所当然,还习惯对她冷暴力,逼她向他低头求和。“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间的非正式暴力行为,如对对方漠不关心、尽量减少语言交流、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等。三、如何应对家庭“冷暴力”。如何应对这种老公,避免家庭冷暴力?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沟通或者结束婚姻。(1)转变观念: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味地妥协并不会给这段婚姻带来更好的结果,反倒使得对方变本加厉,不必为了父母忍气吞声,妥协一辈子。做出应该做的事之后,你也可以勇敢的放弃婚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给自己定下这样的底线和退路,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再被他挟持,按照他的脸色行事。(2)积极与他沟通,努力改善关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