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隐私泄露受害者如何依法维权?
释义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赋予个人权利,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泄露信息。个人可向多个部门投诉,还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包括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个人信息泄露普遍存在,造成不良影响。新消法规定经营者保密个人信息,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保护权利,但缺乏具体操作规定和保护措施。消费者需主动报案、投诉商家,但取证难、损失赔偿计算困难仍需进一步细化法律。
    法律分析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消费者还可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事件经过】
    有数据统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网民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在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上,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法律解读】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消法规定了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原则,对所收集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商业信息的发送限制等,这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个人信息得到保护的权利。在现实执行中,因为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及保护措施,消费者可能会面临举证和索赔的困难。对于个人信息泄露这一块,主要存在取证难的问题,消费者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后,无法证实个人信息到底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由于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后果,往往无法用金钱衡量,损失赔偿计算困难,具体法律还需进一步细化。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主动报案,如果遇到诈骗造成经济损失可以通过110向公安部门报案,对于怀疑泄露个人信息的商家,也可以到当地的工商执法部门投诉。
    结语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个人在遭遇信息泄露时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相关信息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制止。此外,个人还可以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偿损失等。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广泛影响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操作规定和保护措施,以解决取证难、损失赔偿计算等问题。消费者应积极报案并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章 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 第四十三条 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地区对等采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适用本法:
    (一)以向境内自然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为目的;
    (二)分析、评估境内自然人的行为;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本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