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防范保证合同的诈骗 |
释义 | 担保合同欺诈的防范方法是:仔细审查债务人和担保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设定担保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采用书面的形式订立担保合同;以及担保合同的内容要合法,遵守公序良俗。 一、扫描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扫描件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扫描件的方式签订合同。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常见情形有哪些 无效劳动合同的常见情形如下: 1、该条款内容违反可以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强制性规定; 2、违背公序良俗; 3、合同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 4、意思表示不真实; 5、恶意串通,利用合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合同的有效性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合格。当事人应具备订立合同的条件,是必要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行为不违反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 4、形式合法。 合同依法成立的条件如下: 1、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的情形; 3、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私下写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吗 私下写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具体如下: 1、如果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具有法律效力; 2、保证书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具备相应条件,就能生效。 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后果如下: 1、代为履行。当事人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当代为履行主合同约定的债务。对于专属性债务,不能约定由保证人履行,即使做出了代为履行这种约定,保证人也只能以赔偿损失的方式承担责任。例如,承揽合同是专属性合同,担保人不能以代为履行方式对承揽合同的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而只能赔偿因违约给承揽合同债权人造成的损失; 2、赔偿损失。当事人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并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由保证人对其承担赔偿责任。 保证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区别如下: 1、两者的合同内容是不一样的。保证合同一般都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签订的合同,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某种明确的相互权利义务,要是债权人不履行债权的话,保证人就需要为其承担其连带责任。而担保合同为了促使债务人能够承担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得到实现,而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又或者加上一个第三者,签订一个能够保障债权人的债权的协议; 2、两者的合同主体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保证合同的话,其合同主体就是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但如果是担保合同的话,其中还会加上一个第三方; 3、两者的保证范围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保证合同的话,其能保证的范围主要有债权、利息、损失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只要合同当中并没有对保证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那么,其就默认为保证人需要对全部债务进行承担。但如果是担保合同的话,其保证范围仅仅只有保险金额限度内的贷款金额和利息,不包括违约金、逾期利息等等。 综上所述,私下写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力,保证书相当于合同,因此只要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且不违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三百八十七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第三百八十八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 第三百八十九条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