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起诉? |
释义 |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个人所有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71条第1款的规定,数额较大的职务侵占罪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数额巨大的则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此属于特殊主体。 法律分析 可以自诉也可以要求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且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因而是特殊主体。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案件的法律程序和起诉要点 职务侵占案件的法律程序和起诉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职务侵占的事实、相关文件和证人证言。其次,根据当地法律规定,确定合适的法律程序,例如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在起诉前,建议咨询律师以确保选择正确的程序。接下来,起诉时应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并按照法院规定的程序提交。在庭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证据的作用,提出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理由。最后,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判断是否成立职务侵占,并做出相应的判决。请注意,以上仅为概述,具体情况应根据当地法律和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结语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特殊主体的犯罪行为,可以自诉或要求检察院提起公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案件的法律程序包括收集证据、确定合适的法律程序、准备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庭审中充分发挥证据作用,并最终根据证据和法律判断做出判决。请在具体操作中遵循当地法律和实际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