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在什么情况下能安排加班 |
释义 | 在实践中,有时候加班是难免的,但并不是必须的,它也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行。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单位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能安排加班呢此外,在法律上,员工的加班工资应当如何计算呢下面将为您做一个较为具体的阐述。 一、单位在什么情况下能安排加班加班,广义上说即延长工作时间,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生产或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狭义上说,仅指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法定节日、公休假日内进行工作;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进行工作的叫加点。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须符合三个条件: 1、生产经营需要。 2、在程序上必须在加班加点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 3、加班加点的时间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二、加班工资应当如何计算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加班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上述程序和条件延长员工工作时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应给予用人单位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的标准是: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即正常工作日加点),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即星期 六、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即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报酬。事实上,无论加班还是加点,都是员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在原本应该休息的时间内进行的工作,是工作时间在休息时间中的延伸。为了保护员工的休息权,国家对加班加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了延长工时的程序及上限。所以虽然单位能安排加班,但此时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