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借款合同生效条件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借款合同的法律生效条件,包括当事人具备签订合同的能力、合同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合同需要经过审查等。其中,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内心意思需要考虑在内。 法律分析 借款合同的法律生效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事人需要具备签订合同的能力;其次,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第三,合同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第四,合同的当事人需要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最后,合同需要经过要件齐备、内容合法、形式齐备的审查。所谓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合同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当事人必须能够认识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时,合同不仅应当符合法律,而且在内容上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结语 借款合同的法律生效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当事人需要具备签订合同的能力,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合同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需要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需要经过要件齐备、内容合法、形式齐备的审查。同时,合同还需要满足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只有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借款合同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t第二十一条\t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 (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 (二)利息; (三)主债务。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2000-11-10)\t第三十二条\t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形成的最终损失,由财政部提出解决方案,报国务院批准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0-12-29)\t第四百二十九条\t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符合下列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在收到支付令申请书后五日内通知债权人: (一)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 (二)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三)债权人没有对待给付义务; (四)债务人在我国境内且未下落不明; (五)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六)收到申请书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七)债权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支付令申请书后五日内通知债权人不予受理。 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支付令案件,不受债权金额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