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破坏交通事故现场被破坏了怎么办 |
释义 | 交通事故发生时,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遇人身伤害则必须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报告相关部门。抢救受伤人员时可变动现场并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予以协助。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现场或伪造证据则承担全部责任。交通事故处理时,车辆驾驶人应首先停车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然后保护现场并抢救伤员,同时及时报案。 法律分析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果事故导致人身伤害,驾驶人员必须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尽快向正在执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限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一般情况下的责任划分为: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4.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5.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三、交通事故处理的正确方法。 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首先应立即停车,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损害的进一步扩大,消除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隐患;其次应保护好现场,保护事故现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①事故发生后立即确定现场范围,用白石灰、沙石、树枝、绳子等将现场标围封闭,并注意保护,禁止车辆和行人进入;②现场如果要抢救伤员,应当标记伤员的原始位置,以证明现场的变动情况;③要注意寻找目击证人,记下见证人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等;④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伤员,这是车辆驾驶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为了防止、避免无法挽回结果的出现,该项工作应与保护现场同时进行;⑤车辆驾驶人应履行及时报案的义务,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应及时通过电话或请他人及时向主管部门报案。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事故调查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于还原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护交通事故现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因抢救人员、保护现场以及抢救伤者等需要移动车辆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并做出书面陈述,并保护好现场。 其次,《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的情况,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不能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记录在案。 同时,《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现场有关事实和成因有争议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保护交通事故现场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当事人也应当积极合作,共同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的秩序,为交通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提供便利。 结语 交通事故发生时,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遇人身伤害则必须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报告相关部门。抢救受伤人员时可变动现场并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予以协助。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现场或伪造证据则承担全部责任。交通事故处理时,驾驶人员应首先停车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然后保护现场并抢救伤员。同时,应及时报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七条 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八十三条 交通警察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第六章 国防交通保障 第四十三条 国防交通保障方案确定的重点交通目标的管理单位和预定承担保障任务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编制重点交通目标保障预案,并做好相关准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