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审计什么情况下需要移送案件 |
释义 | 审计移送处理事项是指审计发现的被审计(调查)单位和有关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依法需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追究刑事、党纪政纪责任和行政处罚的案件线索或者处理处罚的事项。 法律分析 审计在发现的被审计(调查)单位和有关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形下需要移送案件。法律规定,审计移送处理事项是指审计发现的被审计(调查)单位和有关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依法需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追究刑事、党纪政纪责任和行政处罚的案件线索或者处理处罚的事项。 拓展延伸 审计程序中案件移送的合法条件 审计程序中案件移送的合法条件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当发现涉及刑事犯罪或其他违法行为的线索时,依法将相关案件移送给执法机关处理的条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合法条件包括但不限于:1.存在初步证据表明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或其他违法行为;2.案件涉及的违法行为属于执法机关管辖范围;3.移送案件符合法定程序和程序要求;4.移送案件的决定经过审慎权衡和合法授权;5.移送案件的决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在满足这些合法条件的情况下,审计程序中的案件才能合法地被移送给执法机关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结语 审计移送案件是指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移送给相关主管机关追究刑事、党纪政纪责任和行政处罚的案件线索或处理处罚的事项。合法条件包括初步证据、执法机关管辖、法定程序、审慎权衡和合法授权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合法地将案件移送给执法机关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