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孕期离婚的法律后果 |
释义 | 怀孕期间女方可以提起诉讼离婚,男方不能提起诉讼离婚。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如果是双方协议离婚,女方提出离婚或者男方除非有必要请求理由的才准许离婚。怀孕期间签订的协议离婚一般无效,但具体情况需分析。根据法律规定,女方提出离婚或法院认为男方请求有必要受理的情况下,离婚协议书具有效力。处理离婚问题时需考虑身份关系和其他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一、怀孕预产期内可以离婚吗 1、怀孕期间女方可以提起诉讼离婚,也可以双方协议离婚,但是男方不能提起诉讼离婚。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如果是双方协议离婚,女方提出离婚或者男方除非有必要请求理由的才准许离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二、怀孕期间协议离婚是否有效 怀孕期间一般是不可以离婚的,如果怀孕期间签订而女方不同意的话那就应该是无效的。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所以在女方怀孕和分娩后的一年之内,男方是不可以提出离婚的。方在怀疑期间签订了离婚协议书,那么这份离婚协议书的效力如何,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根据此条款的规定如果女方在怀疑期间男方提出离婚,那么签订了离婚协议书一般是无效的,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是法院认为男方提出的请求是有需要受理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离婚的,双方签订的怀孕期间离婚协议书也具有效力。不过,婚姻关系中毕竟还包含了身份关系在内,由此导致的纠纷,也注定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处理问题时,不能置身份关系于不顾,简单、全部适用其他法律规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这些未明确写出事项的适用,只是对这几方面的内容,在适用的时候必须严格限制。个案中如果确实属于应该适用这些规定的,可以依据《解释(二)》第九条规定处理。 结语 怀孕期间的离婚问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然而,如果女方提出离婚或者法院认为男方提出离婚请求确有必要受理的情况除外。因此,在怀孕期间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的效力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处理问题时,需要考虑婚姻关系中的身份关系,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适用。根据《解释(二)》第九条规定,如果确实属于适用这些规定的情况,可以进行相应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婚姻家庭权益第六十二条国家鼓励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共同进行医学检查或者相关健康体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结婚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离婚第一千零八十二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