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司法如何应对年龄歧视 |
释义 | 老年人犯罪应依法追究刑责,根据刑法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量刑指导意见,对于老年人故意犯罪,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对于过失犯罪,可减少基准刑的20%-50%。【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 法律分析 75周岁的老人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故意犯罪,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过失犯罪的,减少基准刑的20%-50%。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老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 老年人犯罪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犯罪的趋势也呈上升趋势。造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压力、社会孤立、心理问题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社会关爱和支持。社会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供经济援助、健康保障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减少犯罪的动机。 其次,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增强法律约束力。 再次,建立健全的社会监护体系。社区、家庭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和关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预防老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后,加强执法力度和司法公正。对老年人犯罪行为要依法严惩,同时要保障老年人的权益,确保司法过程公正透明。 综上所述,解决老年人犯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关爱支持、法律教育宣传、社会监护和执法公正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结语 老年人犯罪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犯罪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对于老年人故意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对于过失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解决老年人犯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关爱支持、法律教育宣传、社会监护和执法公正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五十八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二)受刑事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九十六条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二)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 (三)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 (四)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 (五)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受理申诉或者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收到申诉、控告之日起三十日以内作出处理决定,书面回复申诉人、控告人。发现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应当立即纠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