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影响财产分割的因素包括:财产经济和使用价值、学习和工作需求、生活需要、财产来源、家庭付出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过错。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商处理,若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判决,重视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并保护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的权益。
 法律分析
 影响财产分割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一)考虑财产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有些财产特别是生产资料不宜分割,否则将损害财产的效用或者经济价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同时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对不宜分割的财产要作为一个整体的分割。
 (二)考虑一方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夫妻一方在学习或工作上对某项物品有特殊需要的,可以优先考虑该物品分给这一方,如果双方都需要,则考虑哪一方更需要。
 (三)考虑生活的需要
 对一些家庭生活用品,要考虑双方和子女的生活需要,合情合理的分割。
 (四)考虑财产来源
 对一些特定物品,如与人身关系密切并有经济价值的纪念物、奖品等,可以根据物品来源,分给获得一方所有。其他一些共同物品,如果没有特别实际需要的,也可以考虑财产来源分割。
 (五)考虑对家庭付出的大小
 双方当中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要求补偿,补偿是从分割后的财产中支付。如果分割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则应当从另一方的个人财产中补足。
 (六)考虑是否存在过错
 在司法实践中,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向无过错方多分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结语
 在财产分割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考虑财产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其次,要考虑一方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优先满足特殊需求。同时,要考虑家庭生活用品的合理分割,满足双方和子女的生活需要。此外,财产来源和对家庭付出的大小也是重要考虑因素。最后,是否存在过错也会在分割中产生影响。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应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以及无过错方的权益原则来判决。同时,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应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三百二十条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赠与合同第六百六十五条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章留置权第四百五十条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