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诈骗金额达到18万元的,属于诈骗数额巨大的情形,应当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本案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等情形,那么就按照诈骗所得的金额进行量刑。诈骗罪符合缓刑的相应条件,可以依法判处缓刑。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适用缓刑。诈骗罪判三年以下不一定能缓刑,只有在满足能够缓刑的条件下才能缓刑。而一旦不满足缓刑的条件则是不能缓刑的。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诈骗罪具有的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似乎“自愿地”交出财物。其实,这种“自愿”是受犯罪分子欺骗而上当所致,并非出自被害人的真正意愿。 3、在主观方面,应当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对于使用欺骗手段,意图短期占有公私财物,追紧就还,不追就拖,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对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