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律师回答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商事仲裁因为在解决纠纷中具有快捷性、实用性、专业性和高效性,已成为国际通行的经济纠纷解决方式。仲裁中的证据是指在仲裁程序中依据法律认定案件事实的一切客观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则: 1、仲裁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仲裁庭查明案件事实,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整个仲裁活动包括两种判断:其一是事实判断,其二是法律判断。事实判断的手段是证据,法律判断则以事实判断为前提。 3、证据制度是仲裁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制度主要体现在仲裁法和有关仲裁规则中。 【延伸知识】有下列规则: 1.当事人对己的主张,有责任在举证期内依诚实信用原则向仲裁委提供证据。 2.对证据保全,当事人应在举证期内提申请。 3.当事人在举证期内因故不能举证者,经书面申请并经仲裁委准予,可延期三至五日;届满,仍不能举证者,视为举证不能。 4.当事人对已换证据,应分类整理,并盖章签名和写明提交日期;同时按对方人数提交份数。 5.证据无故未经“交换”,不予质、认证。 6.仲裁委在送达仲裁通知书,应向当事人送达载有举证范围、期限,举证不能后果的举证通知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对外贸易以及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条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照本法主管全国对外贸易工作。 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该内容由 张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