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审计风险的成因是什么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法律赋予审计职业特殊的鉴证权,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观因素包括审计师的经验和能力局限性,以及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加大。为了降低审计风险,需要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并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必要的。 法律分析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由客观因素所导致,二是由人为因素所引发。法律赋予审计职业特殊的鉴证权,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因违约、监督等行为提供虚假审计信息,损害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其他第三人利益的,上述当事人可以依法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范围的扩大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不仅要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运行效率,而且要报告企业未来持续经营的能力。由于信息的巨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审计师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更加困难。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加大了审计风险。所谓期望差距,是指审计职业对自身的理解与公众对审计职业的理解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界一直认为,只要审计业务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就是履行其应有的责任,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区分开来。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保障审计安全,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公众对审计的期待,不仅在于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发表审计意见,而且在于审计人员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舞弊和差错。审计职业与公众对审计责任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期望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对舞弊检查责任的理解上。(2)主观原因:1。我国颁布实施的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基本准则,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不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的,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导致业务承接、人员聘任、业务协议签订、审计计划编制不当;在审计现场工作、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审核等方面造成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随之发生。审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的职业。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收集多少证据,提出什么意见,直接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更需要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审计经验有限,即使是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也会犯错误。二是审计风险的防控。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注册会计师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审计质量。然而,从近几年的审计案例来看,由于受到被审计单位乃至政府部门的压力,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不得不违规发布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会计责任主体。此外,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舞弊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了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降低审计成本,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和损失,将成为会计界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应在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审计风险,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按照独立、客观、公正、严谨、诚实、保密的原则建立自律运行机制。同时,他们还应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审核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核工作草案,认真落实“三级审核”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实践等等。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价、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系。事前风险评估是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对客户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估,并据此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顾客主要包括经营环境因素和组织结构因素的分析;管理权限主要包括管理者行为、能力和变化的分析。过程风险控制主要是指选择降低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降低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降低和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接受客户、选择审计师、审计计划、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检查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审计后风险评价主要是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纠正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注册会计师要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各项审计业务,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确保业务质量。第三,要积极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力。四是要慎重考虑出具什么样的审计报告,不能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拓展延伸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审计目标无法达成或者达成目标后产生的风险。审计师的职业特点和审计准则是影响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审计师的职业特点包括专业素养、独立性和谨慎性。审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财务状况,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谨慎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审计准则包括诚实守信、独立自主、保密原则和职业谨慎等。审计师需要遵守这些准则,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独立性。 如果审计师没有遵守审计准则或者职业道德,就会产生审计风险。例如,如果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利益关系,或者不遵守保密原则,就可能导致审计目标无法达成,或者审计结果不准确。 因此,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需要遵守审计准则,保持独立性和谨慎性,并尽可能减少利益关系。同时,审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审计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遵守审计准则的能力。 结语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由客观因素所导致,二是由人为因素所引发。期望差距加大了审计风险,而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审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降低审计成本,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和损失。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应按照独立、客观、公正、严谨、诚实、保密的原则建立自律运行机制,并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实践等等,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审计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014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四章 审计机关权限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业务、管理等资料,包括电子数据和有关文档。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审计机关对取得的电子数据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向被审计单位核实有关情况的,被审计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将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机关,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