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典地役权和相邻关系要如何区分?
释义
    地役权是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需签订地役权合同;相邻权是相邻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基本生活、生产、安全要求,可要求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两者权利性质、适用范围、要求程度、主体范围、前提条件不同。相邻权是法定权利,权利、义务主体特定;地役权是独产用益物权,义务主体不特定。
    法律分析
    地役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属于用益物权范畴,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地役权产生时间是地役权合同签订之日起。
    相邻权是指在处理相邻关系时,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所享有的权利。具体来说,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任何一方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权或使用权,享有要求其他相邻方提供便利或接受一定限制的权利。相邻权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如下:
    (一)权利性质不同。相邻权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确定,是所有权的延伸。地役权则是依据当事人之间设立地役权合同而产生,属于他物权范畴。
    (二)适用范围不同。相邻权适用的范围包括土地毗邻关系、建筑物毗邻关系以及建筑物内部区域的毗邻关系。而地役权只适用于土地之间的利用关系。
    (三)权利要求程度不同。相邻权作为法定权利,所反映的是不动产毗邻关系中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安全要求。地役权作为约定权利,反映对自己土地提供约定的便利要求,自然在对他人土地利用权能上比相邻权有较大扩展。
    (四)权利义务的主体范围不同。相邻权的权利、义务主体是特定的,只能在相邻不动产主体之间产生。而地役权是一个独立的用益物权,具有物权对世性的特征,故其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五)权利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相邻权必须以相互毗邻的不动产为前提,而地役权并不一定以需役地与供役地相互毗邻为限度,有时即使两地并不相连,但只要有事实上的利用需要也可以设定地役权。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该内容由 谷艳艳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