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时间限制是多少?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违反规定的约定无效。试用期不得约定在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合同履行期限不满三个月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援引劳动合同法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分析 一、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几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这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如果试用期还未实际履行的,则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避免违法约定的试用期付诸实践,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如果该违法试用期的约定已经实际履行,则应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试用期的期限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针对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情况,除了不能超过法定期限外,《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还规定了另外三种情形,“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作出上述约定的,都将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在遇到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劳动者可以援引《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试用期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的期限,对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正基于劳动合同的长期性考虑,法律明确规定三种情况下不可约定试用期,这三种情况分别是: 1、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合同履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 3、非全日制用工。此外,若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期限。 不管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有约定试用期,在确定试用期的期限时,往往都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确定的,而试用期的最长期限按照《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也是不能超过6个月的。现实中,一般试用期的期限就在2-3个月之间,当然如果劳动者有突出表现的话,提前转正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说,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几个月,答案就是六个月。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相互考察,以确保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法律也明确规定了三种情况下不得约定试用期,分别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以及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时,可以援引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之,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且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一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