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签劳动合同失业后的赔偿问题 |
释义 | 劳动者无书面劳动合同被辞退构成违法解除,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数额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如未满1年且无书面合同,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法律分析 劳动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此时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辞退构成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赔偿金的数额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另外,如果双方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但不满1年,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双倍工资,但最多支付11个月。 拓展延伸 未签劳动合同引发的赔偿争议及法律解决途径 未签劳动合同导致的赔偿争议是劳动法领域中的常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签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雇佣关系不存在,劳动者仍然享有一定的权益保护。当劳动者因未签劳动合同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首先,劳动者可以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调解,寻求赔偿协议的达成。这需要劳动者明确自己的赔偿要求,并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争取双方的谅解和妥善解决。 其次,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会组织相关方进行调解或仲裁,最终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以解决赔偿争议。 另外,劳动者还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来解决赔偿争议。 总之,对于未签劳动合同引发的赔偿争议,劳动者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解决争议。无论是协商和调解、仲裁申请还是提起诉讼,都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对于未签劳动合同引发的赔偿争议,劳动者应积极维护权益,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解决。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来争取赔偿。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是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