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是 |
释义 | 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经济合同,从某个角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都有哪些? 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 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3、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 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4、根据形成和实现的特点 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 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而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 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设立人能将自己设立为法人吗 可以,只要你有独立行为能力,与注册公司的资金。具体参照如下, 企业要取得法人资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是指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成立,包括在成立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在成立后组织的合法性。 2、有独立的财产 法人企业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它作为民事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基础。法人企业应具有与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相一致的财产总额。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法人的名字是法人的字号,是它区别于其他法人的标志。企业法人是一个经济组织,组织必须有一个有序的组织机构,组织的功能才能发挥。企业法人的场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地方,也是企业作为民事主体的住所。企业法人必须有场所,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二是有利于国家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4、必须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件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必须承担民事责任;二是只能由它自己承担;三是有能力承担。企业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以其是否拥有独立财产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由多个投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其它法人)出资,依法定程序设立,所有投资主体的出资形成公司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与投资主体的其它未投入的财产相分离,公司以它拥有的全部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具有与自然人一样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