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果身份信息息被泄露了,可以更换身份证吗? |
释义 | 身份证信息泄露不会有法律后果,不需要重新申办,因为身份证只是身份证明,不具备民事效力和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公安机关应及时办理身份证申领,延期不超过60天。急需使用可申请临时身份证。 法律分析 结论:可以。解析:可以。但身份证信息泄露不会有任何法律后果,不用重新申办,即使办了新证其信息也不会改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身份信息都处于泄露状态,只要使用了身份证进行活动其信息都有泄露的可能(至少被他人记录或掌握)。身份证只是居民的身份证明,对持证人的身份起着证明作用与显示持证人相关的信息的功能。它本身没有民事行为效力与抵押、置押效力,它本身不能也不会的产生任何民事效力与民事责任,不经持证人本人确认,他人冒用、盗用所产生的一切行为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拓展延伸 身份证泄露风险:如何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 在面临身份证泄露风险时,保护个人身份信息至关重要。首先,确保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避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其次,定期检查银行和信用卡账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另外,谨慎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避免公开个人敏感信息。此外,使用强密码和双重身份验证保护在线账户安全。如果发现身份信息泄露,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报警、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并向相关机构报告。同时,及时更换身份证是一种应对措施,可向公安部门申请办理。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身份证泄露风险。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应按时办理居民身份证的申领、换领、补领手续。尽管身份证信息可能会泄露,但这不会对持证人产生法律后果,也不需要重新申办。身份证仅作为身份证明,不具备民事行为效力和抵押、置押效力。任何未经持证人确认的冒用、盗用行为都是无效的。如有紧急需要,可申请临时居民身份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修正):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同时废止。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领取的居民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依照本法在2012年1月1日以前领取的居民身份证,在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后,原居民身份证的停止使用日期由国务院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