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判刑标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广播电视设施包括信号发射设施、专用传输设施和监测设施等。 法律分析 一、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1、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广播电视设施包括哪些 1、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包括天线、馈线、塔桅(杆)、地网、卫星发射天线及其附属设备等; 2、广播电视信号专用传输设施,包括电缆线路、光缆线路(以下统称传输线路)、塔桅(杆)、微波等空中专用传输通路、微波站、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转播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等; 3、广播电视信号监测设施,包括监测接收天线、馈线、塔桅(杆)、测向场强室及其附属设备等。 拓展延伸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的法律责任与量刑规定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损坏广播电视设施,扰乱正常的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秩序,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犯有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的,法律会追究其刑事责任。量刑方面,判决时会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一般情况下,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的刑期较长,可能会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受害方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这样的法律责任与量刑规定旨在维护广播电视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稳定。 结语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是一项严重犯罪行为,其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故意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过失犯罪的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广播电视设施包括信号发射设施、专用传输设施和监测设施等。此类犯罪行为一旦成立,除了刑事责任外,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三百六十七条 本法所称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 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 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零一条 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四章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第四节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第四十七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 (一)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转播; (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以及复制; (三)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 广播电台、电视台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不得影响、限制或者侵害他人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该广播、电视首次播放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