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以民法典规定残疾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残疾人可以担任孩子的监护人,但需要具备监护能力。监护人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包括送子女上学、保证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支付杂费等。父母无监护能力时,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担任监护人,需获得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监护人还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残疾人能否当孩子的监护人 民法典残疾人能当孩子的监护人,但需要有监护能力。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所以,具有监护能力的残疾人才有能力担任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法定监护人的义务 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 1、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 2、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让他们中途停学; 3、应按规定,交纳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杂费;(生活确实困难,无力支付杂费的家庭可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减免)。 4、必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拓展延伸 残疾人监护权在民法典中的法律规定和限制 残疾人监护权在民法典中的法律规定和限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残疾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可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民法典要求监护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残疾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其次,监护人必须能够履行监护职责,包括照顾、教育和保护孩子的权益。此外,法律还要求监护人不能有严重的不良行为记录或犯罪记录。因此,残疾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需要满足这些法律规定和限制。这样的规定旨在保护孩子的权益和福祉,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教育。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残疾人可以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前提是他们具备监护能力。监护人应当承担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于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可以依法担任监护人。在义务教育方面,监护人有义务确保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并支付相关杂费。此外,他们还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五条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