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违法是否等同于犯罪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违法行为的分类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违法指的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而严重违法即犯罪,意味着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犯罪行为必须同时满足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但二者并不等同。 法律分析 违法行为主要分为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指的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而严重违法即犯罪,意味着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因此,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二者并不等同。换句话说,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并不一定构成犯罪。 一,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3、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总的来说,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其性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严重违法即犯罪,也就是说触犯了刑法,其性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所以违法不等于犯罪,但犯罪肯定是违法。 结语 总之,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存在密切关联,但二者并不等同。一般违法指的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而严重违法即犯罪,意味着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因此,我们要正确区分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