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庭上能否公开同案犯的口供? |
释义 | 刑事案件中口供的公开和质证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91条和195条,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公诉人和辩护人应向法庭出示物证,宣读证人证言、鉴定人意见等。审判人员应听取各方意见。 法律分析 口供是属于刑事案件的证据之一,公诉机关在法庭上可以公开同案犯的口供,让被告人进行质证。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一条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 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第一百九十五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拓展延伸 同案犯的口供是否可以作为法庭证据? 同案犯的口供在法庭上是否可以作为证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同案犯的口供可能被视为不可靠的证据,因为同案犯可能会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而提供虚假的陈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同案犯的口供可能被认为是可信的证据,特别是当其陈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时。法庭通常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和证据的可靠性来评估同案犯口供的可信度。因此,是否可以将同案犯的口供作为法庭证据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律师和法官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该仔细评估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证据,以确保公正和合法的审判。 结语 同案犯的口供作为证据在法庭上是否可信存在复杂性。根据法律规定,同案犯口供可能被视为不可靠,因其可能出于自保提供虚假陈述。然而,当口供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时,可能被认为是可信的。律师和法官应仔细评估法律规定和证据,以确保公正合法的审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五条 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一百三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