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审是否为最终判决? |
释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即二审判决是最终判决,不得再上诉,但可申请再审。 法律分析 二审是最终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所谓两审终审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所以对于经过二审法院审理之后,所做出的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不能再上诉,但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也有救济途径可以申请再审,但是再审程序与一审二审程序不同,是纠错程序。所以二审判决是最终判决。 拓展延伸 二审结果是否具有决定性效力? 二审结果具有决定性效力。在司法体系中,二审是对一审判决的复核,通常被视为更高一级的审判程序。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因此,二审判决往往被认为是更为终局的判决结果。一旦二审判决作出,它具有法律约束力,需要被各方遵守。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程序继续争议,但在二审阶段,判决结果被普遍认为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因此,二审结果通常被视为具有决定性效力,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 结语 二审判决是最终判决,具有决定性效力。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旦二审判决作出,它具有法律约束力,需要被各方遵守。尽管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程序继续争议,但二审结果被普遍认为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因此,二审判决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是最终判决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零五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百零六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