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从何时起,自然人开始享有民事权利? |
释义 |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利益范围和实施行为,包括直接享有的利益和通过行为获得的利益,还包括请求他人行为和国家机关保护。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从出生到死亡享有民事权利。 法律分析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拓展延伸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历史演变与法律保障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是指个体在民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益和法律地位。其历史演变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起初,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并未得到明确界定和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规范,确保了自然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现代法律体系中,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得到了广泛的法律保障,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权、人身权、合同权等。法律规定了自然人的权利范围、行使方式和保护机制,为自然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救济途径。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社会能够保障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结语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个体的利益范围和实施行为,以实现特定利益的意愿。它包括直接享有的利益和通过行为获得的利益,以及请求他人行为或不行为来保护自身利益。同时,在权利受到侵犯时,个体有权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期间,拥有民事权利,并依法享有这些权利。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社会能够保护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条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