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款潜逃的认定标准 |
释义 |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是指行为人在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或已经暴露时,为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公款的范围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被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公款。 法律分析 在实践中认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 1.“携带”与“潜逃”的关系。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 2.“公款”的范围。这里的公款还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 3.正确理解“携带”。此时的“携带”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公款。 拓展延伸 公款潜逃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公款潜逃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将公共财产或资金据为己有并逃离原属地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款潜逃行为,存在严重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公款潜逃行为涉及贪污、挪用公款等罪名,一旦定罪,将面临刑事追责,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此外,相关人员还可能面临追缴财产、行政处罚以及失去政治权利等后果。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共财产安全,我国法律对公款潜逃行为持有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此类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法治的尊严。 结语 公款潜逃行为涉及贪污、挪用公款等罪名,一旦定罪,将面临刑事追责,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共财产安全,我国法律对公款潜逃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尊严。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