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通过网络主播打赏,父母能否追回资金? |
释义 | 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家长能否追回钱款?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同是无效的。未成年人在限制行为能力范围内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主播诱导刷礼物是否构成诈骗,要看是否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罪包括侵犯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方法骗取财物,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可处以刑罚和罚金。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父母能否追回钱款 1、小孩打赏主播,理论上钱是应该可以退回来的,但想要把钱要回来家长必须举证证明刷礼物的行为是孩子自己操作的。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就是婴儿、精神病患者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等没有行为能力的人,这种人订立的合同是完全无效的。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情况则稍有不同。 3、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主播诱导刷礼物算诈骗吗 (一)主播诱导刷礼物算不算诈骗 主播诱导刷礼物算不算诈骗,要看是否具有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有的话即构成诈骗。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4、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结语 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父母能否追回钱款,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小孩打赏主播的钱款理论上是可以退回来的。然而,家长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刷礼物的行为是孩子自己操作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而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至于主播诱导刷礼物是否构成诈骗,需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构成要件来判断。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六条 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四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五条 网络游戏经依法审批后方可运营。 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