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一般合同有约定的就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可以到被告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法院立案起诉。在起诉之前,原告为防止对方将财产转移,也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1、立案后,法院将案件分配到具体承办法官。法院向被告发送起诉状,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2、准备证据并注意法院的证据规则的规定。法院审理案件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举证不能,将承担败诉或审判结果与己不利的后果,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法院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原告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自动撤诉处理;被告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4、开庭审理。 5、二审审理。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服一审判决的,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不服一审裁定的,应当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提起上诉。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做出终审裁定。 6、申请再审。当事人认为判决、裁定有错误的,可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 7、申请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法院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