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认案件已立案? |
释义 | 报案人查询立案结果及通知书的送达时间。公安机关在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会制作通知书,并在三日内送达控告人。如后续发现新事实或证据,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会及时立案处理。 法律分析 报案人可以到当地公安部门直接查询是否立案,也可以通过报警回执联系警方。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会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决定不予立案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立案处理。 拓展延伸 案件立案确认的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案件立案确认的步骤和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事人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如申请书、证据等,并向相关法院递交申请。其次,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核实材料的完整性和合法性。然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进一步核实案件事实和证据。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结果作出立案确认的决定,将案件正式纳入法院的案件管理系统,并通知当事人。这些步骤和程序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案件性质而有所差异,当事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当地法院或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指导。 结语 公安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会决定不予立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内送达控告人。然而,如果在决定不予立案后发现新的事实或证据,或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应及时立案处理。案件立案确认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可能因地区和案件性质而有所不同,当事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当地法院或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指导。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决定不予立案后又发现新的事实或者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立案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