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伪证罪构成条件有哪些
释义
    犯罪客体是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隐匿罪证,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伪证罪是指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
    法律分析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
    伪证罪的概念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拓展延伸
    伪证罪的构成要素及其法律后果
    伪证罪是指在司法程序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伪造证据,以影响法庭判决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一是提供虚假证据或伪造证据;二是故意行为;三是影响司法程序。伪证罪的法律后果严重,一旦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同时,伪证行为也会破坏司法公正,影响正常的司法程序,给被告人和其他当事人带来不公平的结果。因此,法律对伪证罪采取严厉打击,以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语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伪造证据,以影响法庭判决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提供虚假证据或伪造证据、故意行为和影响司法程序。伪证罪的法律后果严重,一旦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同时,伪证行为也会破坏司法公正,影响正常的司法程序,给被告人和其他当事人带来不公平的结果。因此,法律对伪证罪采取严厉打击,以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2:07:56